中國版市政項目“收益債”即將開閘。
近期,財政部印發《關于試點發展項目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品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锻ㄖ分荚谥笇У胤秸诜ǘ▽m梻鶆障揞~內,按照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項目分類發行專項債券,從而立足我國國情、從我國實際出發,打造中國版地方政府市政項目“收益債”。
在各方高度關注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之際,試點中國版市政項目“收益債”,是依法開好地方政府規范舉債“前門”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保障地方政府合理的融資需求,深化財政與金融互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為規范地方政府債務融資,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過去幾年,我國積極構建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按照“開前門、堵后門”的治理思路,依法設置地方政府債務的“天花板”,將地方政府債務全部納入預算等,使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取得了積極成效。2014年修訂的預算法規定,地方政府舉債應當在國務院批準的限額內采取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的方式,除此以外,不得通過其他任何方式舉借債務。
在各項舉措的規范下,當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處在限額以內,總體風險可控。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方政府債務增速依然較快,甚至還存在違規舉債行為,這些跡象使得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成為我國經濟金融領域的“灰犀牛”風險隱患,必須高度警惕。
此前審計署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底,審計署審計的16個省、16個市和14個縣本級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政府承諾以財政資金償還的債務余額較2013年6月底增長87%,其中,基層區縣和西部地區增長超過1倍。2015年以來,7個省、6個市和5個縣本級通過銀行貸款、信托融資等形式,違規舉借的政府承諾以財政資金償還的債務余額達537億元。這組數據在勾勒出部分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增長迅速的同時,也顯示出部分省、市、縣依然存在違規舉債行為。過快的增長速度本已亟須警惕,再加上各種花樣的違規舉債,使得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進一步凸顯。
對于地方政府債務累積的風險隱患,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近期召開的一系列重量級會議,均對這一問題作了部署。近日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終身問責,倒查責任。7月2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積極穩妥化解累積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效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此后,7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積極穩妥化解累積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
在此背景下,中國版市政項目“收益債”的推出,就是要為地方政府融資進一步“開前門”,加快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增強地方經濟財政發展的可持續性。具體來看,規模上有限額管理,即各地試點分類發行專項債券的規模,應當在國務院批準的本地區專項債務限額內統籌安排,包括當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上年末專項債務余額低于限額的部分。項目上有指定范圍,即項目收益專項債券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如土地儲備、政府收費公路等?梢哉f,市政項目“收益債”的試點,能夠遏制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保障重點領域合理的融資需求,支持地方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
當然,要更好地化解累積的債務風險,需要更多“疏堵”結合的舉措,不斷完善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一方面,除了“開好前門”外,更要“堵住后門”,對于花樣不斷翻新、方式不斷“變種”、形式更加隱蔽的違法違規舉債要堅決遏制。對于違法擔保以及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中的不規范行為,要進一步整改和糾正。另一方面,“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要落實好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終身問責,倒查責任”要求,將強化執法問責作為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重要抓手,對于違法違規問題,及時依法依規處理。
防止發生系統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在防止各類“黑天鵝”事件意外發生的同時,更要嚴防地方政府債務等“灰犀牛”隱患的出現。積極穩妥化解累積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正是當務之急。